玉溪拼团购房93群(180)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01人申请入群

玉溪农业的绿色嬗变

发布时间: 2018-07-05 08:15:45

来源: 玉溪日报

分类: 本地楼市

572次浏览


增施有机肥后,植株壮了,病虫害少了,龙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绣球花品质好、花期长,深受市场喜爱。


科技创新支撑通海废弃菜叶变废为宝,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处理废弃菜叶800多吨。


有机肥的大量施用,有效改善了作物根际土壤环境状况。云南思创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土壤活化功能性有机肥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


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废弃菜叶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免费供给附近缺水村落用于农业生产灌溉。


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到大量使用机械设施、化肥、农药的转变,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我市农业经历了量上的积累,正在寻求质上的跨越。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吹拂下,绿色发展理念渐渐深入人心,2017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如何打好“绿色食品牌”,实现农业从“量”到“质”的飞跃,本期深度,让我们走进部分农业企业,一起去体会这种变革、转型时期玉溪农业的“绿色”脉动。

1.转换思路 种出“绿色”

沿着抚仙湖环湖公路驶到热水塘村,依盘山公路限公司。这个位于抚仙湖东南岸山头上的农业基地,葱笼的果树与湛蓝的湖水、漂浮的白云交相辉映。

在这一方灵秀的山川上,1800亩的基地里,种下了600亩蓝莓、400亩大樱桃、300亩蟠桃。村民们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但在森海公司的带领下,昔日的荒山种上了果树,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

2012年,许斌从磷化工贸易行业转身农业后,流转了1800多亩山地,成立了大山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以旅游、体闲、观光为主的生态农业。“我们选中的这片地是‘生’地,PH值是4,特别适合种植蓝莓,通风好、光照足。”许斌说,种了多年的土地,面临着改土的难题,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使宝贵的土地出现了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等问题。

“农产品仅在数量上体现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品质和安全。”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许斌带领公司工人,用腐殖土做好底肥,按照绿色食品种植规程,限量精准施肥,水溶性肥料通过管网直接浇灌到植物根部。在绿色防控上,许斌的公司大量使用黄板、诱虫液,诱杀金龟子和果蝇;在管理上,用松毛、秸秆覆盖地面,防止杂草生长,大量种植生物绿肥,减少化肥施用。

“绿色种植提高了内在品质,2016年12月公司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的蓝莓价格在60元/公斤,但森海公司的蓝莓价格在80元至12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工人每天上午都会到地里采摘新鲜蓝莓,下午装箱后发往昆明等地。”许斌说,效益增加了,合作社成员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积极性也高了,形成“少药肥―高品质―增效益”的良性循环。

为解决蓝莓鲜果不好保存这一难题,森海公司延长了产业链,投资建成了云南昊海蓝莓科技公司,建设果汁研发中心,专业生产蓝莓果酒。为解决农业投资长收益慢的难题,森海公司发展了庄园经济,以住宿、餐饮、采摘带动更多人到抚仙湖边休闲度假。

“原来都在小铺子里买肥料,买什么,如何用?都是糊里糊涂。”通海县兴蒙乡下村的奎秀芬种了一亩甜瓜,今年按照市农科院的指导,实施了标准化种植和“套餐”施肥,甜瓜长势喜人,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在没有遇到市农科院的沐婵老师前,奎秀芬非常烦恼:“瓜是一年比一年难栽,种下的植株莫名就死了,成活的植株病虫害也多。”

通海县兴蒙乡是著名的甜瓜产地,种瓜有14年的历史,每年种下三茬甜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由于长期轻施有机肥,偏施化肥等,导致土壤有机含量降低,部分土壤出现酸化、盐渍化现象。

得到市农科院的技术帮助后,奎秀芬非常开心,约上了30多家农户,创建了微信群,每一片瓜田,从培土到采收,都有农技专家全程跟踪,“套餐施肥+技术服务”,给农户提供每茬从种到收所需的所有肥料套餐,并在甜瓜关键生育期,到田间手把手指导,如何定瓜,如何追肥。

“增施有机肥后,植株壮了,病虫害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降下来了,一亩一茬甜瓜的成本从2600元降到了近900元,产量和产值反而增加了,平均产量增加7%以上,产值增加10%以上。”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绍聪说。

位于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营村委会的摆寨村,12家农户在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龙泉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董事长赵宗宝的带领下,种下了40亩葡萄,去年选中了口感好、色泽润的克瑞森作为主种品种,水肥一体化,采用水肥滴灌的种植模式,全程绿色食品种植流程管理,让葡萄长势喜人。“方圆几里的葡萄园都没有我们的葡萄长得好,植株健壮、清秀,没有药斑。”合作社管理人杨汉奇说。

在打好“绿色食品牌”的大趋势下,一幅幅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我市多年培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百舸争流,形成了多种农业业态,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由这些农业业态交叉融合带来的新样态。处在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的玉溪农业,正在告别简单粗放,向一个以追求有机、绿色、生态为主流的新时代迈进。

2.生态优先 循环发展

2017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6亿元,可比增长6.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7亿元,可比增长6.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7元,同比增长9.1%,绝对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二。

然而,玉溪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制约: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源性缺水等资源“紧箍咒”越来越紧,工业化、城镇化造成的农业生态安全“弹簧”越压越紧;蔬菜种植坝区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大,利用率较低,“三湖”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安全性、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种出的菜要“瓜有瓜味,果有果味”,则亟须建立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体系。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政策的调整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玉溪被列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机遇,让玉溪农业处于一个必须转型、正在转型且转型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

“三湖三县区”是我市耕地质量最好、发展高效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最佳的区域,也是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截至2017年,高耗肥(药)的优质作物已退出“三湖”径流区,建立了缓(控)释肥、生物肥、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施用示范点5万亩,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主产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计划,在澄江,抚仙湖径流区常年种植蔬菜的5.35万亩耕地将实施休耕轮作。在这里,绿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主动对接市场的自觉。

“我们是土壤的营养师,在把握植物需求特性的前提下,倡导少用肥,用好肥。”位于红塔区的云南思创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17个产品获国家专利14件,土壤活化功能性有机肥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

从2004年开始自制肥料起,“思创格”2006年与市农科院合作,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专用肥配方,推广应用作物营养诊断技术,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技术实验和示范。

“公司的有机肥以桔秆、油枯为主,活化腐殖酸达到10%以上,不含任何动物粪便,近两年来,已经为玉溪、红河、楚雄、丽江、曲靖等地农户改良土壤近50万亩,受到农户的一致青睐。”“思创格”副总经理姚照兵说。

有机肥的大量施用,有效改善了作物根际土壤环境状况,提高了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原来种植葡萄把外观放在第一位,化肥、农药全用上,不仅品质没法保障,还造成了污染。现在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很高,倒逼我们绿色转型,首先从化肥、农药减量入手。”一位葡萄种植户告诉记者。盛夏,走进华宁县华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地,进入盛果期的80亩黑提再过半个月就成熟了,山坡上,绿油油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子。成立于2010年的华大牧业,主要从事生猪养殖、水果种植、加工和有机肥料销售。

在华大牧业的基地里,矗立着几个大大的蓝色罐子。负责人黄太福告诉记者:“这是华宁县2017年中央投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分别是1000立方米的中温厌氧发酵罐和300立方米的湿式气柜,能将1.1万头生猪养殖场的粪便进行干清和污水冲洗。2017年正式投入运行后,年产沼气超过43.8万立方米。这几个大罐子,不仅使基地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每年还为基地节省了36万元的燃料开支和20余万元的粪肥费用。”

除了沼气发酵外,剩余的沼渣、沼液则是制作有机肥的好原料,年产量达6万吨的有机肥产量,让华大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16年,该公司加入了云南省绿色无公害食品协会。

华大牧业“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良性循环系统,易门县十街乡的“养殖―有机肥―水果区域”循环模式,红塔区神农葡萄庄园的“牛―沼液―牧草―葡萄―牛”循环模式,江川区象山种猪场的“猪―沼液―葡萄、草莓―羊”循环模式,澄江县荷藕庄园的荷藕田养鱼循环模式等,正在成为我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大亮点。

通海县是国内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在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后,随之带来的废弃菜叶处理成为了“老大难”问题。2011年,随着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困扰该县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科技创新支撑通海废弃菜叶变废为宝。

“目前,公司日处理废弃菜叶800多吨,即将投产的二期工程能处理1300多吨,每天从全县500多座冷库产生的废弃菜叶被清运公司拉到这里,经过分选、破碎、固液分离等工序,加工生产出纯天然的有机肥,受到市场喜爱。净化过滤的水可供周边农田灌溉。”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海波说。在处理线末端,记者见到,与处理前的水相比,净化过的水质清澈无味,还有锦鲤在其中自在畅游。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捧起一把肥料,只见褐色的颗粒含有淡淡白色的菌丝,闻不到一丝异味。

“没建厂前,这个山沟是全县废弃菜叶的填埋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好了,垃圾变身有机肥,产业链延长了,生态好了。”张海波说。自2013年投产以来,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累计完成产值1.8亿多元。

迈向绿色航程的玉溪农业,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中,沐浴着绿色发展的东风,正稳健前行。


短 评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当前,农业绿色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村庄变了,农民也变了,新时代的玉溪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

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已经出现,他们追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年轻好学、懂管理、懂市场,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依托合作社、灵活运用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和资源;在生产方式上,从主要追求数量转向数量、质量并重,强调品种、质量与消费者的契合;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和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转向更加依赖技术支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轮作休耕、秸秆还田、滴灌微灌等生产方式方兴未艾。

如何将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是个全新课题。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不仅仅可以提供农产品,还是田园生活的依托,还有体验、休闲、教育、养生等功能……

在目标任务上,要更加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玉溪的时代担当,是将现有增产型的技术、人才、政策、机制转变为质量、绿色型新体系的大变革,这需要坚韧不拔与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责任编辑: yuxiad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